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战斗英雄史阜民
发布于:2021-01-07 14:16:13
从小经常听父亲讲铁道兵战斗英雄的故事,尤其是组建于故乡河北唐山的铁道兵一师二团(现中铁十一局第二工程处)。二团是铁道兵1948年组建最早的部队之一,主要由原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二军分区所属部队组成,大部分干部战士来自唐山的昌黎、滦县、乐亭地区,被称为铁道兵里的“老呔团”。
来自乐亭县新寨镇略军坨村的铁道兵二级战斗英雄史阜民(原名史树芳)就是“老呔团”和父亲同年入伍的战友。抗美援朝时史阜民用螺丝钣子固定钢轨,保证十八列军列安全通过的故事深深镶刻在我心间。
乐亭县新寨镇是冀东抗日游击区,1945年8月10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七军分区警卫一连和新三连在第十七军分区参谋长肖全夫的指挥下在新寨镇胡常各庄设伏,以八路军牺牲两人的代价击毙日军3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青年史阜民耳闻目睹八路军抗击日寇,乡亲们为八路军运送伤病员,送水送饭的事迹,立志要参加八路军打鬼子。
史阜民1947年参军,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新义线、北宁线、陇海线铁路抢修,荣立两小功、一大功。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2月随志愿军铁道兵团一师十一团(二团前身)从辽宁省长甸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铁道兵团一师十一团五连副班长。
1951年8月起美军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采取不分昼夜的连续轰炸,实施所谓“绞杀战”,妄图掐断志愿军的前后方补给线,击垮我志愿军。铁一师十一团负责的管区线路破坏最为严重,团党委提出了“上午炸、上午修,下午炸、下午修,不欠账、保通车”的口号,粉碎敌人的“绞杀战”。
史阜民所在的十一团五连日夜奋战在满浦线咽喉地段的33公里区间。K33桥被敌机轰炸损害严重,连长于保和带领全连指战员连夜抢修,他身高体壮、身先士卒,扛枕木、抬钢轨样样干在前面,扛枕木一个人每次都扛两根,运道渣、清理基坑一个人能顶两个人。
眼看K3桥修复在即,不料接轨时因钢轨型号不对,夹板螺丝无法使用,钢轨无法连接,急坏了在场的干部战士,副班长史阜民参军前会木匠、爱动脑筋,他不相信就没有办法,找遍现场所有的鱼尾螺丝和其它螺丝,一个个在钢轨与夹板间不停地试,没有一个能用,指战员们有劲使不上,个个焦急万分!
这时,车站调度员电话传来一个惊人消息,从前方车站开出的十八列满载军火物资军列很快就要到达,天亮前这十八列军车若不能过桥,抢过敌机密集轰炸“三角”地区,后果将不堪设想。情况万分危急,连长于保和及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急如焚,突然史阜民向连长于保和请战,自己上桥用手中的螺丝钣子插入夹板螺丝孔,人工去固定钢轨连接夹板,史阜民对于保和说:连长让我去执行吧,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有把握。
这几乎是拿生命去冒险,于保和面对史阜民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献身精神,感到振奋和希望,相信他一定能完成任务。只见史阜民迅速爬上枕木跺成的桥墩上,装好钢轨连接夹板,把螺丝钣子尖端插进钢轨夹板眼里,站稳脚跟、收紧身子,两手紧紧握住板子,回头示意连长让等待在桥头的列车通过。
一列列沉重列车从桥上隆隆驶过,车轮猛烈撞击钢轨连接夹板,桥墩和桥梁都产生巨大的震动,史阜民用整个身体抵住剧烈震动的钣子,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把住钣子,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让列车安全通过,他把自己就像一颗螺丝一样牢固地固定在钢轨上,直到十八列军车全部过桥。
史阜民用螺丝钣子固定钢轨,让十八列军车天亮前安全通过,免遭敌机轰炸,保证志愿军前线物资的壮举,极大感动和鼓舞指战员,1952年9月,五连在“百岭川”大桥维修时,突遭敌机轰炸,连长于保和和6名战士受重伤,6名战士轻伤,指导员赵晓时安排抢救伤员后,立即带领全连干部战士投入抢修战斗。
史阜民“人螺丝”事迹在铁道兵团广为流传。1951年被铁道兵团记一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铁道兵团授予史阜民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史阜民的英雄事迹被写入长篇小说和电影《激战无名川》。
2019年冬,笔者慕名来到英雄史阜民的家乡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略军坨村。冀东大地寒风阵阵,但田野上布满了果树大棚、蔬菜大棚,大棚里桃花盛开,春意盎然。
在略军坨村和几位花甲之年的乡亲聊起铁道兵二级战斗英雄史阜民,多数都不知道或不知其详。是啊,英雄史阜民去世已经50多年了,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消散,而曾经的浴血奋战、岁月峥嵘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被忘记。
要让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代代传承,让英雄的生命之树四季常青、鲜花盛开!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