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登录

乐亭商史:东发合八代传人李铁顺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作者:刘娜     发布于:2021-01-06 08:49:03


东发合商号创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经130年。特别是今天,在第八代传人李铁顺的经营下,商号更是如日中天,生机勃勃。东北地大物博,经济发展领先全国近半个世纪之多。近些年,由于地理、气候、历史、人口等原因,东北经济的“断崖式”下滑,引发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许多有识之士为东北的振兴而努力,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百年老字号东发合第八代传人——李铁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对外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推进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等,拉开了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大幕。

对此,李铁顺十分振奋,他认为这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东北全面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从振兴东北商业的角度,李铁顺指出,历史又一次给了东发合重大发展机遇,因此占尽天时地利的东发合老字号一定能抓住机遇,把传统商业文化+东北地方特产+现代互联网结合起来,争取成为东三省的新龙头企业,并随着东北经济的振兴而快步走向世界。

“南荣北刘”“发”字号执江北商业牛耳

挺身秉命 八代传人再创“呔商”辉煌

中国传统的商业史就是一部商帮史,近代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地缘关系,形成了所谓“十大商帮”,例如晋商、徽商、渝商等等,其中乐亭县的商人形成了“呔商”,左右着长江以北特别是东北三省的经济。而“发”字号就是“呔商”中的执牛耳者。

深谙这段历史的李铁顺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百年老字号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东发合的第一代创业人叫刘新亭,他是河北省乐亭县刘石各庄的农民,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他抓住清朝政府解除对关东的封禁政策,以及山东、河北大批移民闯关东的商机,赚到了第一桶金。

经过刘家几代人的商海拼搏,到第四代刘坦时达到巅峰。当时有“南荣北刘”的说法,即长江以南的商场是荣毅仁家族的天下,长江以北的商场是乐亭县刘家的天下。这时刘家的“发”字号商铺就有近百家遍布中国的长江以北各省,甚至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也开办了分号。经营领域包括运输、百货、金融、食品加工、期货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商业托拉斯”。例如,成立于1886年的长春东发合大车店及以后的东发合百货店、东发合茶庄,是东北无可比肩的商业巨头。在上世纪初,在东北已经形成了“无呔不成商”的局面。由于“呔商”的影响,长春东发合大掌柜孙秀三,做过几任长春市商会会长。

“发”字号发展到第六代,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东发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公私合营”的政策,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发”字号品牌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长春“东发合”茶庄一家。时任总经理、东发合第七代传人李香平在上世纪80年代末去世后,东发合面临彻底转机。时间到了2011年,李香平的孙子李铁顺挺身秉命,弘扬中华老子号的商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接过了继续传承东发合的大旗,担任“长春市东发合食品有限公司”和“长春市东发合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顺原本从事水产品批发行业,然后又创办了一家大型连锁的幼教集团,兼并康乐宫大戏院,投资吉林俄语专修学院。作为东发合第八代传人,李铁顺于2011年上半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全面整理恢复注册了“东发合”这个中华商业老字号一百多个品种商标,并将经营发展重点定位为从前给清朝政府进贡时的产品,例如:人参、鹿茸、黑木耳、山珍系列、东北大米、长白山特产的刺五加……此外,他不仅延续了东发合的一些老品牌,而且还开发新产品,合资生产“东发合”山泉水,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

东发合不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经济前景也无限广阔,李铁顺强调,“东发合”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有着独特地位和影响。东发合老字号不同于其它产品的历史定位单一的老字号,如同仁堂只是药品,全聚德只是烤鸭,狗不理只是包子,而东发合历史定位是百货,就如同当今的超市一样,无所不有。李铁顺自豪地说,“东发合”可以称得上就是当代商业品牌的“和氏璧”,其现在及未来的商业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相信如今的“东发合”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滚滚财源,并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为后代子孙所传颂。

核心价值 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先进

百年老号 构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运用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对此,李铁顺心领神会,东发合所代表的100多年近代史的中国商业历史和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光顾庆丰包子铺,使得李铁顺意识到总书记这一举动强化了国民对老字号品牌的身份认同,激活了消费者的国货意识,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东发合的老字号的发展。他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字号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践,用实际行动对老字号东发合的传统商业文化进行保护、传承、挖掘。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东发合商号却称雄中国商界100多年,其中原因很多。核心就是它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李铁顺总结出企业独特、与时俱进的12条经营理念:

1.体制为上,与时俱进;2.商儒并重,亦官亦商;3.选贤任能,信任掌柜;4.诚信为本,以义制利;5.多财善贾,广积资金;6.随机应变,灵活经营;7.敢为人先,险中求财;8.居安思危,化解风险;9.和气生财,取道中庸;10.看准商机,无失其时;11.欲要取之,先要予之;12.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也是东发合商号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发”字号东发合的商业行为和影响最主要体现在100多年以前,那时候的运输、通讯、信息等各方面十分不发达。但李铁顺通过认真去追溯那个时候以东发合为代表的老字号行动轨迹,他惊喜地发现100多年前的东发合,靠的是股份制的分配、先进的奖励机制,优秀的企业管理经营,长效的风险管控,人才吸引等先进手段来驾驭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商业规则在当时世界都是领先的。这些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商业行为有着深厚的影响。

李铁顺举例说,1937年7月,“发”字号企业中的益发合率先成立了益发合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发”字号企业在经营道路上向前跨进了一步。当时面对着日本企业在东北的扩张,特别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经济蚕食和挤压,通过股份制的形成增加了经济实力和日本企业对抗的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投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增强了企业对各位董事和股份持有人的凝聚力。同时,把一年一开支,一年一分红,改为每月一开支,每月一分红,调动了掌柜和伙计的积极性。

从振兴民族工商业者的信心的角度,李铁顺认为东发合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激励作用。“当前,我们有些人总是觉得外国的商业模式先进,外国的思想先进,外国科研技术先进等等,我们没法比,总是处于落后的悲观想法。”李铁顺说,了解到东发合百年前商业真实历史后,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商业祖先由衷的钦佩。在100多年前的我们商业前人都做的那么优秀,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华民族的现在和将来,所以说东发合现象对提振民族的精神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求仕进 昔日红顶商人攀龙附凤

爱国情怀 今朝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为了改变商人地位低下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发”字号的财东和掌柜,积极参与政治,并且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发”字号的第四代传人刘兆熊自己就是清朝咸丰时的举人,被朝廷封赏三品顶戴花翎。他的三儿子刘培在光绪十二年会试中独占鳌头,考中会元。慈禧修颐和园时,刘家捐助了30万两银子,慈禧认刘坦为干儿子,并任命他为颐和园电灯提调。通过攀亲、交友等手段,结交了恭亲王奕 、大太监李莲英、两朝帝师翁同龢、民国代总统冯国璋、“东北王”张作霖等英杰,当时的刘家也像胡雪岩一样,成为煊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发”字号不仅发展民族经济,而且还保护民族经济。上世纪20年代左右,东发合在大豆贸易中与日本商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第六代传人孙秀三、第七代传人李香平为代表的东发合,在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残酷统治下,用多变的商业手段抵制日货。“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孙秀三决不附逆,辞去长春市商会会长职务,到大连隐居起来。中央电视台在《呔商传奇》纪录片中介绍了孙秀三的事迹。长春解放第二天,东发合、益发合等商号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立刻恢复生产经营,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在抗美援朝时期,东发合等“发”字号买卖更是带头努力生产,全体员工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和表扬。

承接家风,东发合新一代掌门人和政治上的代表李铁顺担负历史使命。作为省政协委员和民进省直联合三支部主委,李铁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每次省政协组织的视察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认真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每次政协召开大会,他都努力提交提案,内容涉及教育、养老、文物保护、通信、金融、交通、环保、各项民生等,平均每年提交12件以上,成为吉林省政协中提交提案最多的委员,为此他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自从李铁顺2011年正式成为“东发合”第八代传人后,他第一时间向民进吉林省委会作了汇报,民进吉林省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走进东发合调研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研讨活动,研究相关课题。民进吉林省委还协调所有在吉林省的各部门关系,为东发合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省委会为李铁顺提供了多次到北京参加会议,和全国各地优秀民进会员企业家进行交流的机会,现在东发合的网络已经在全国民进会员的企业中初步建立联合机制,有了更大的交流和贸易平台。

民进中央的各部门高度重视东发合的成长和发展。社会服务部刘文胜部长、组织部左延珠部长,还有其他部门领导都积极为“东发合”老字号出谋划策、提供帮助,协调会内的资源和关系。

由于李铁顺突出的贡献,各级组织给了他很多荣誉和鼓励。2013年他获得“民进吉林省委优秀会员”称号、2014年民进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民进中央全国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李铁顺被任命为“民进省直联合三支部主委”,2015年所在支部获得“民进中央基层先进组织”称号。

商乃仁术 为公之举不吝出资捐物

热心公益 扶危济困倾力文教发展

天道酬善,商乃仁术。百余年来,东发合通过出资捐物的形式赞助公益事业,为公之举,从不吝啬。例如,在乐亭县出资修筑河堤、1936年天津发大水时刘家救人捐物。东发合还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几百万银元,创办了六所学堂,比较有名的是乐亭县私立第一中学堂和乐亭县亲仁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捐助长春建立黑水路小学。此外,东发合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倡办皮影,例如“合德堂”的刘绂青与“庆合堂”的刘应聘出资创办了两个皮影班:“合德堂班”与“庆合堂班”,还出资给著名演员孙兆祥成立了“京东刘家班”。

作为第八代传人,李铁顺继承优良传统,他热心公益事业,无论为汶川地震、云南大旱,还是为农安贫困地区送温暖,他都慷慨解囊。李铁顺和东发合连续16年为当地低保户和外来人口中生活困难的家庭送去物资帮助。在民进中央开展的“书香彩虹”活动中,他带领支部捐书两千余册,受到民进中央好评。

在发展教育方面,李铁顺贡献颇多。他创办仙客来幼教集团,在16年的时间里,总投资3800万元开办了8家大型普惠性和慈善性幼儿园。累计解决了40000名孩子入托难问题,并在困难居民集中地区开办慈善幼儿园,吸收特困家庭孩子免费入学,先后帮助500多个困难家庭完成了三年学前教育,幼儿园已经成为市民心中的“雷锋幼儿园”。此外幼教集团解决了就业人数累计达4000多人,为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作出贡献。1993年李铁顺合资创办了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吉林俄语专修学院。自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近万名涉俄人才,俄罗斯留学生3000余名,为中俄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文化方面,李铁顺投资200多万元,兼并有相当影响的“龙达康乐宫大剧院”,并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内容健康向上的演出无偿提供场地和各项相关服务。如今,大剧院已经成为“吉林省首家民营性企业定期给中小学生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李铁顺高度重视东发合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挖掘,他的善举得到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先生的赞赏。曹保明专门为东发合撰写多篇文章,引起了相关部门的特别关注。中国著名作家、电影《开国大典》编剧张笑天,同作家韩耀旗合作创作的《百年商号东发合》纪实文学已经正式出版发行,180回的评书《东发合传奇》正在创作过程中。

在李铁顺看来,代表中国近代商业历史的“东发合”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商业文化的宝库。在“东发合”历史文化的挖掘创作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商帮文化、地域文化得到了再次弘扬和发展,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东发合文化内涵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思想高度一致,将努力成为新时代商业文化的楷模。

见证了百年老字号东发合荣辱兴衰,李铁顺“希望我们通过对东发合历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不但今后要比任何国家都行,就是100多年前,我们也是不输给任何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重拾中华民族工商业者的自信心。”在新时代背景下李铁顺的执著坚守与发展创新并存。一方面,他传承和坚守东发合商业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他不断研发与探索新产品及经营方式。李铁顺让东发合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再现光芒,成为实现东北振兴和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商业文化的一面旗帜!

(作者刘娜,《中华英才》编辑)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