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拾情:记参加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学习班
发布于:2021-01-06 09:26:30
1970年,时值“文革”时期,上级号召普及革命样板戏,全国掀起排演样板戏热潮。当年初冬,唐山地区文化局遵照上级指示精神,举办样板戏《沙家浜》学习班,地址在玉田师范学校。参加培训的有,唐山地区各县专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或文艺宣传队骨干演员。
通知下发后,乐亭文化主管部门选派了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石身勤、周彦来、邵彩云参加培训。又从县内选调了演出过样板戏的前进(今前黑王庄)、庞各庄西村业余剧团重点演员及徐家店、檀庄、赵滩等重点宣传队的骨干演员一同去参加学习。特别还邀请了大清河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演员参加。檀庄文艺宣传队派出二名演员参加培训,我有幸成为乐亭学习班人员之一。
在预定的学习日期,我们参加学习班成员由县剧团导演石身勤带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学习班举办地——玉田师范学校。当时,这里已汇聚了来自全地区各县前来参加学习的男男女女。我们到会务组报到,会务组同志就向我们传达了市局组织举办学习班简要情况,住宿学习等有关事宜。并告知我们:这次培训,由地区文化局主持,目的是普及革命样板戏,由玉田县京剧团做排演示范现代京剧《沙家浜》。
第二天,会务组在玉田师范会议大厅召开大会,会上,地区文化局领导作了为普及革命样板戏,举办《沙家浜》学习班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了会议期间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接着由玉田县京剧团负责人和参加省京剧团学习的演员介绍学习经过,还介绍了省京剧团到北京京剧团的办班参加学习的情况。还特别介绍了革命样板戏从诞生到成熟过程。接着由会务工作人员作了培训学习安排。
学习开始,第一项内容是分班培训,即分成三个讲习班,由玉田县京剧团在《沙家浜》剧中担任郭建光、阿庆嫂和沙奶奶(即生、旦、老旦)的三个重要角色为老师,给大家讲解示范。各县参训人员按自己演唱特点分头参与到各班听讲。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讲了该剧的历史背景,剧中不同角色(人物)在剧中的比重,自己所担角色的体会和学习收获。接着教唱腔,先讲唱词的内容意义、再讲唱段的结构章法,从发声念字,抑仰顿挫乃至唱腔板式、风格等逐一进行讲解,可谓讲得入神,听者用心。
学习班开课后,来自全地区的戏曲青年爱好者,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利用有利条件,不管是演员和乐队人员,都主动向玉田县京剧团的有关同志请教。玉田县京剧团的同志也耐心地向学者解答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给学员们做出典范,他们每天早起定时集中练功,规范有序,吸引了广大学员前来观摩学习。
学习班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来此学习的都是各县文艺单位的骨干,在这样的氛围中,都抓住机遇,刻苦学习,练功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各自活动区域内,有练说练唱的,有踢腿下腰的,也有交流戏曲知识的,从早到晚红红火火,使多日停课冷冷清清的玉田师范大院热闹起来。当然,这其中除了少数专业剧团的导演和演员外,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有的虽然在庄户剧团演的戏里担任过角色,甚至还是主要角色,但那毕竟是只凭爱好和热情,说好也就是业余水平,行家们称其为“野范儿”。其实,他们的戏剧舞台知识懂得的还是非常有限,基本功差,或说有的根本就不会,在专业人员面前,必然是自惭形秽。但这难得的大好机会谁也不会放弃,因而在学习基本功时,会站在一旁默默观看,只要是看到自己能用的手势或动作,就用心或用笔记下来,然后私下去练习。
我们乐亭县来参加学习的十几个人中,最有戏剧经验的要数带队的县文艺宣传队的石身勤同志了。她原是享誉乐亭知名评剧演员,在“文革”前,乐亭县评剧团曾排演过《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前身叫《芦荡火种》,后由沪剧改编为革命现代京剧),她就在剧中饰演过阿庆嫂,对这一角色她非常熟悉,戏中阿庆嫂的表演,从眼神到手势都能掌握,虽然有这些功底,但她在学习中却不懈怠,特别是后来老师在讲解导演路子和要求时,尤为上心。在这个群体里,她年龄虽大,却仍坚持练功,踢起腿来一连就是几十下,我曾问她:“石大姐,你一连踢几十下受得了吗 ”她笑笑说:“别的不敢说,在基本功里,我还就是腿好。”我知道,她虽是剧团的主演,但也是农村出身的姑娘,并非专业童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都是她从事戏曲工作后刻苦训练的结果。她不仅基本功身手不凡,在表演艺术上也是剧团里的佼佼者,且能演能导,堪称多面手。当年,在乐亭域内提起“小顽固”(她的绰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她赞誉有加。所以大家在学习中,如遇到什么问题都向她请教,她也耐心地做以讲解。她还根据大家基本功条件,教一些入门的基本功和剧中各种角色的表演动作、特点及在舞台上应注意的事项,有时不仅是讲,关键处还做示范,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戏剧舞台表演知识。
我们十几位学员来自全县各地,有不同的文艺演出经历,在业余时间里,我们就互相交流学习休会、心得,有时也展示自己学习的选段,征求意见。闲暇时还唠一些农村业余剧团演戏中出现的趣闻轶事,以活跃枯燥的学习气氛。
学习班组织学员们学了《沙家浜》剧中主要角色的唱段后,又以各县为单位,分头对重点场次进行排练,主要有人物、内容和唱腔突出的第二场《转移》、第四《智斗》、第五场《坚持》、第七场 《斥敌》、第八场《奔袭》。由导演组根据各县所排场次分派导演(演员)进行指导。多数团队排练的是第二场中的《军民鱼水情》和第四场《智斗》。各县也根据参会演员条件,自己选择场次和选段试排。我们文艺宣传队来了两名学员(有一名女学员,老旦),我二人在学习期间排演了《军民鱼水情》《斥敌》和《奔袭》。
《学习班》的培训最后一项内容是,在结束前,各县都要排出一场戏向大会作汇报演出。在汇报演出那天,大多数县排出的都是简单场次,我县排的是第一场《接应》,这也是全剧中最简单的一场,剧中人物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当晚,玉田县京剧团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了一场汇报演出。演出时,玉田剧院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台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观众热烈地掌声。
唐山地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学习班办了半个多月,结束后,我们参加培训的十几名同志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到了自己的宣传队。我二人回家的当晚就参加了宣传队活动,向全体队员汇报了参加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并将学得的技艺向大家做了展示。此后,我们就根据自己宣传队演员条件,相继排演了《军民鱼水情》《奔袭》和其它剧目的选段。春节前,我们作为县内重点宣传队,按县文化部门通知,准备年终汇演节目。当年,上级要求参加汇演的节目必须要有样板戏选段。我们就将学得的《军民鱼水情》和《智取威龙山》中《深山问苦》中的小常宝与杨子荣对唱和《发动群众》中的少剑波与李勇奇的对唱作为汇演节目重点加工。春节汇演时,我们宣传队演唱的京剧选段,得到了全场观众一致好评,特别是少剑波与李勇奇的对唱,在全场引起了轰动。演出后,受到了文化部门领导的表扬。
第二年(1971年),乐亭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改为乐亭县京剧团,并排演了样板戏《沙家浜》;大清河文艺宣传队也将《沙家浜》的重要场次搬上了舞台。两(团)队在剧中主要演员都曾参加过学习班学习。可以说,《沙家浜》学习班的举办,为唐山地区普及革命样板戏发挥了重要作用。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