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拾情:初赏《洗衣歌》
发布于:2021-01-06 09:29:59
庚子年始,新冠肆虐,疫情汹汹;但比这更危机四伏、咄咄逼人的是我国周边形势的波诡云谲。“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缅怀早在1953年9月12日就严正警告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缅怀1965年9月29日以“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我的头发都等白了!”铿锵话语霸气怒怼美帝、苏修、蒋介石集团、印度扩张主义者及韩、日等一切反动派的陈毅元帅,缅怀黄继光、赵先友等“最可爱的人”!更加崇敬一举击落蹿犯我神圣领空,包括U—2高空侦察机在内多架敌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和防空部队指战员,更加崇敬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子弟兵!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往事桩桩,涌上心间。记忆上世纪60年代驻防我县某高炮(独立)师的万花筒亦愈加光鲜。但囿于篇幅所限,加之笔者文拙字劣,只能择其印象最深之亲历小事,敬述如后,聊表心田。
19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独立)师曾驻防我县,以应对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猖狂叫嚣和日渐增多的飞机蹿扰。我记得毛庄公社老母庙(现新村)大队即有高炮和雷达阵地。白天看到雷达不停旋转,夜间多束探照灯光柱搜寻目标,交叉变幻,此景曾成为不谙世事的笔者与小伙伴们兴致勃勃的不尽谈资。到一中上学后,方知该(独立)师司令部即设在西河槽县委党校院内,一号首长为开国少将,大校级指挥员亦亲见若干。期间,该部指战员与我校师生经常联欢相聚,军校共建。该驻军还借用一中操场召开过“军运会”。指战员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毛主席指示、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传统,过硬的军事素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就连下文所述该师文工团1964年11月初某周六晚上在蔡各庄慰问演出《洗衣歌》的幕幕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记忆犹新。据此,我由衷感到:人民解放军就是一所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是一支举世无双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那天下午,一中体育组在操场组织高二年级的4×400米接力班级对抗赛,我们高二(2)班男女代表队双双夺魁。驻军文工团当晚在蔡各庄大队慰问演出的消息,是我比赛候场时从参观的蔡各庄一社员口中得知的。周六晚上没有自习课,可以自由活动。吃罢晚饭,我便与陆祥森、李翠一等爱好文艺活动的同学相约到了演出现场——蔡各庄大队队部。
当时的大队部坐落在村子中段,紧挨乐新路一小拐弯处南侧,没有院墙。“舞台”面西,比地面稍高;“乐池”在紧靠“舞台”北侧的下方;几间西向房子便是演员的“化妆间”“后台”。几盏上千瓦的大灯泡吊在“舞台”上方,把周围照得亮亮堂堂。我们到时,院中已是人头攒动,乌压一片。兴致勃勃的我们,多想到最前排去,一睹部队文工团专业演员的“真容”,尽享高水平的艺术“美味”啊!正当我们望“人”兴叹、无计可施之际,一位手拎水壶的20多岁的小伙子(后来得知,他是大队的民兵连长)认出了我:“咦,你不是一中的吗 饭前我在一中操场还看你们的接力赛着,你们跑得真快呀!来,跟我到前边去看吧!”说着,他边吆喝着“烫了,烫了!让开,让开!”边用另一只手在人群中拨开一道缝儿,我们几个人随即紧跟着他挤到了观众的前排……
演出开始了。至今仍记得的内容,除了有男、女声独唱《骑马挎枪走天下》《我爱祖国的蓝天》《班长拉琴我唱歌》《看见你们格外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社员都是向阳花》《在北京的金山上》,齐唱《三八作风歌》《打靶归来》《毛主席语录板》,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等外,还有一档我从未看(听)过的全新节目——《洗衣歌》。
——“温暖的太阳,照到了雪山;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金光闪闪……”随着这欢快、轻松的旋律,7名身着民族服饰的藏族姑娘从“舞台”一侧斜刺“飘”出亮相。她们代表百万翻身农奴,满怀着感恩“活菩萨”毛主席、共产党及派来的“金珠玛米”(砸碎铁锁链的兵)的浓浓真情,歌唱救星,舞颂太阳,欲为解放军做点实事,以表衷肠。正巧,一名解放军“班长”(藏族群众对解放军战士的统称)端着一脸盆洗衣裳来了!姑娘们交头接耳,计上心来:小卓嘎“骗”班长“崴脚”后请其陪自己“找阿妈去”,6位姑娘便趁机“偷”走了衣裳,“出打出打,咳—嘞司,出打出打,咳—嘞司”地洗了起来;班长岂甘“上当”,便又略施小计,“骗”走了姑娘们的水桶,为“民”担起水来……节目就在“班长”担着水桶抢在前头跑,姑娘们拿着洗好的衣裳在后面追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场景中落下了帷幕……顿时,叫好声、鼓掌声经久不息,此起彼伏,我的嗓子、手也和着全场的节奏喊得力竭,拍得生疼!太精彩了!作品的形式、演员的着装(在此之前,我只是从黑白电影中看到过藏族服饰)、舞蹈的特色,特别是演员们认真、卖力(我亲见姑娘们大汗淋漓,湿透衣背;气喘吁吁,情自心底)、精湛的表演,令我耳目一新,极为震撼,至今仍熠熠生辉,铭刻心田!
诚然,我初始的反应尚在感性,孤陋浮浅。几十年来,随着自己阅历渐丰,知识日累,缘何对首赏之《洗衣歌》“一见钟情”,如此厚爱之答案,渐次递进至一定的理论层面。
该作品是西藏军区文艺工作者扎实深入体验生活,反复挖掘提炼素材,几经打磨升华的“精品”“珍宝”。它取材新颖,立意深邃,结构简洁,表演生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锅庄”“踢踏”等极富藏族歌舞艺术特色的舞步,以及藏族人民站着洗衣习惯的融入,特别是集“歌”“舞”“说”“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令人趣味盎然,百看不厌。再者,作品从抒发人物情感出发,利用诸如往“班长”身上泼水以不让其靠近等细节,生动、鲜明地刻画了藏族姑娘开朗豪放的性格,渲染了生活情趣,使观众在这种友好嬉闹和欢笑中,真切体味到了亲密无间的军民鱼水情。下场一节,更是将“藏汉一家亲,军民一家人”的主题抒发得淋漓尽致,揭示得鲜明突起!作品的情和景、人和事浑然一体,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真正达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的完美标准——这样的精品哪个不爱 这样的珍品怎能忘怀!
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还要做宣传队。这支队伍的缔造者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了上述要求。《洗衣歌》这一作品,是西藏军区代表队1964年4月上旬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上首演获奖的;在那只有广播电台和纪录电影,信息传递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仅仅过了半年,部队基层文艺团体即能排练演出这么成熟的《洗衣歌》,下连队慰问,与百姓联欢,真是“兵贵神速”!艰苦的生活条件,简陋的演出场所,丝毫减弱不了演员们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力争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战士、分享给百姓的决心和热情。这也充分说明,人民解放军学习、贯彻、落实毛主席英明指示是多么的迅速和彻底!
逝者如斯,光阴似箭;五十六年过去,即在转瞬之间。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洗衣歌》我不知看(听)过多少遍,就在拙文截稿的前几天,我还在一国家顶级剧场观看了某顶级演出团体演出的《洗衣歌》。演员的名气、舞台的堂皇、乐队的庞大、音响声光的高档……与当年相较,绝在天上!可是,却总觉得从这些演出中再品味不出蔡各庄《洗衣歌》的激情和醇香,都“差那么一点点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共产党派来的解放军由衷感恩的味儿”(西藏军区原话剧团演员、《洗衣歌》创作的亲历者,现为总政话剧团某著名导演语)。也许是笔者恋旧使然罢!故,我还是最怀念首赏的、驻军某高炮(独立)师文工团当年在蔡各庄土台子上倾情演绎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绽放的政治思想精准、艺术水平精湛、制作过程精良的《洗衣歌》这朵灿灿奇葩,直到永远,永远……
(作者俎壮存,中学退休教师)
告示:
乐亭文化研究会电子邮箱ltwhyjh@sina.com
乐亭文化研究会博客《乐亭牵情》
欢迎留言、投稿!